utf-8

基督之道

做為人與神重新建立聯係的宗教

人生深層問題的認知

身體與精神的痊愉相似,耶穌總是要問「你想健康嗎?」(約翰福音第5,6),換句話說:「你知道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才能在通往神那裡的路上前進?」 有時可以從十分普通的,似乎沒有多少宗教色彩的事務當中找到線索。 一個孩子成長時不斷學到新本領,但往往以埋沒固有靈感為代價。此後人們有時會努力用意念、記憶、禱告等方式重新取得這些固有靈感。這並不會使人丟失其新本領,而只是使其人性中的僵化部分被消除、被化解。 人生中經常會出現的一些「斷層」,造成人格分裂,理性與獸性相互獨立存在、由逐漸空虛的「心」做為微弱的紐帶,似乎等待我們用各種修行方法來填補其間的鴻溝。 創世紀中關於樂園中的「認知之樹」正是這種人格分裂問題的神話表述。至於耶穌云「汝等若不返回成兒童則無法進入天國」(馬太18,1-2, 馬克1,15, 路加18,17),是告訴人們,人格分裂的步伐是可以逆轉的。 這裡提倡的不是兒童般的天真無邪,而是發展基礎的「原型」,即一種遺失的為人處方。(1 2) 如果能找回,則人的視野可以比今日一般成年人的理性意識寬闊不少。

(1  2) 「原型」即卡・古・庸格(Carl-Gustav Jung)深層心理學術語,指可做為不同完形來體會的人類生存的基本模式但是,這種“原型”在很大程度上也會造成混淆和誤導。“上帝”被描繪成一位老人,而“天堂”和“地獄”則變成了“集體無意識”的“原型”象徵。榮格並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個層面的意識,圖像和思想為人們留下印象。所以,在早期人類歷史中,這成為一種最初記憶,甚至出現在“神話意識”階段以前(……)。這個層面的意識或多或少包含“表面”的差別,正如人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個更貼切的觀點揭示了這一層面“上帝”的概念,是一種很含糊的誇張描述(……)。神話傳說試圖以創造性的方式和象徵主義世界進行互動,這對於孩子們的確有用。然而,成年人可能要嘗試超越這些已影響人類諸多方面的象徵。然而真實的挑戰是直接尋找上帝,不是帶著對上帝錯誤的概念而誤解上帝。

這並不是說人能夠自己為自己治病。耶穌指出一條切實可行之道與踏上這條路所需的力量,亦即上帝的慈悲。 基督教的尋道者、玄學家、方士等十分明確地選擇過這樣的道路 ― 可參閱馬太 5,48, 約瀚 10, 34等。另外許多基督徒有意無意地積累過此類經驗。 這並不一定是出世的一群。將信仰應用到社會實踐中的入世者和按「全面盛開的基督之道」將出世與入世相結合的人都走了這條路。 人格分裂甚至在各種不同宗教文化中是一個中心課題,從道家方士的追求和許多瑜珈功法中可窺見一斑。(2)

(2  3) 印度詞瑜伽,原意爲接犁,意即尋找一種與萬物之源、與永恒之重新聯繫。這並意味著,這些其他道路會像基督之路一樣歸於同一目標。

「神人」或稱神的使者耶穌、「新的亞當」,是對人類的信號,表明可以重新獲得埋沒己久的固有屬性,將漸趨危險的扭曲重新擺平。 耶穌是地球之大幸,他能夠集人生意義的源泉亦即上帝與高度發展的人心於一身。他能夠克服墮落的力量。即使他與凡人有所不同,他還是從凡人的出發點完成他的歷程,凡人更容易傚法,尤其是更容易有意識的傚法。 而即使對耶穌的歷程一無所知的人也會受到他的一生及他的復活的影響,如同英國生物學家謝爾德來克所發現,一個島上的動物有所長進之後其他地方的動物也能夠更快地發展出同樣的本領。

人與上帝的內在關係雖然不一定仰賴教會做媒介,但適當的結交教友通常會有所幫助。神學理論眾說紛紜,有時還會將耶穌的完人本質重新割裂為一個靈魂撫慰者和一個社會改革者,但即使如此,多瞭解一些神學理論也能促進一些人的覺悟 每個人可以在隱蔽的居室內,但也不妨在嘈雜的集市上傾聽基督的聲音。通過流傳下來的文獻來回憶耶穌的為人可能是一種途徑。 有的人難以接受耶穌在死後仍被人感受到此一事實。其實許多跡象表明每一個人死後仍做為有意識的個體存在,只不過形體不象耶穌那樣會讓人看見。這麼一想,便可以感受到他,「以他的名義」或以祂為「大哥」共同向包容一切的父神祈禱(參見約瀚15,16, 馬太 6, 7-15; 18, 19-20):

 

神啊,我的起源,我的希望!
與耶穌[3]一起我為從你那裡過來的一切深表感謝
請原諒我有著使我與你的疏遠的東西;[4]
請讓我在安靜中通過你的精神來增強創作性;[5]
請把我順著你的路拉上來。

[3] 如果覺得自然,也可以包括聖母瑪麗亞,以利讓人類的男性及女性人格均得到提升。

[4] 可以對具體出現的每一個負面衝動對待如下:

  1. 內省(觀察自己的恐懼、冷漠、傲慢、多疑或某種停留在思想或言語的問題,參閱馬太5,22);
  2. 不思索而先等一陣,以便充分意識到問題所在;
  3. 如此體驗到了自己所揹的包袱之後通過祈禱將之託付於上帝(另外還可以將整個人生道路託付於上帝或耶穌);
  4. 安靜地等候,直到託付成為可感覺的事實而心中略為放鬆―或一種「答案」出現在意識中。

[5] 安靜中日常事務能夠「靜下來」並由此容易反思和祈禱。如此人心更容易接納新生事物。

在此道路上的倫理的意義

此道路上的一個階層就是「愛上帝」和「愛人如己」(馬太19,19);這隱含「愛自己」;自愛也是認清自己作用這一大追求中的一環。愛可以使人與基督溝通,因為與智慧相連的愛是基督的主要屬性。 耶穌保持了一般的倫理規則;人們一般「如何播種就如何收割」(加拉太6,7);而耶穌進一步加重個體責任,減輕外在法典的地位。可以感覺到,人心中有與耶穌共鳴的東西,哪怕只做為良知被感受到;由此可以發生一種內步的「重新出生」(約瀚3)。隨著時間推移,整個人越來越與基督所顯示的精神範趨於一致。 這個內部出發點可以在心中體會;體會的方式因人而異。無論每個人如何體會了與耶穌有關的力量,應當盡量多地重溫已有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更直接的接觸。即使不立即出現顯著的效果,也不用灰心。

如此神可能會施恩,讓一種力量在內心中開花,而同時來自「外部」的基督亦即神的普遍治療力也可能出現。這種外來力量雖然也因人而異,但它一但出現,它會具有清晰的輪廓,並對環境產生影響。 如此深遠的力量至今局限於少數被稱為「大師」或「聖人」等的人。然而到了吾輩的「末法」時代,此類現象可能進一步擴散到民間。這種現象的意義經常不為人所認識,故必須在此提及。 這種普遍「外來」效果要麼被人接受,要麼受到排斥,招惹世間許多完全沒有類似的心靈力量的人的猛烈反應,與他們痛苦地相撞。他們往往會將此種心靈力量視為對自己的「審判」。

 

主啊,請引導我,讓我不加害於通往你那裡的路上的其他人 (6)
請引導我,讓我依你的意愿幫助別人;
請在我的路上護送我[7]
請幫助我進一步與你的愛達成和諧。

(6) 將已知的缺點和優點列出,可有助於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進步。這裡有多種可能性:

  1. 直接修正由於生活變故導致的性格缺陷。這點對於耶穌也很重要:「首先要看自己眼中的障礙」(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一至五句)。伊斯蘭教中完善自我也被看成是「偉大的任務」和「偉大的聖戰」,即比別的外部爭鬥都更為重要的行為。
  2. 直接的補償
  3. 直接的最大限度地互相諒解。否則就是通過祈禱請上帝進一步解決問題,並在內心請求寬恕。這點對於耶穌很重要,他也談及「錙銖必較」的清算(路加12,59;但請參閱下文第五項)
  4. 如以上方法均行不通還可以盡可能的為別人行善而不是作惡。如果有的人接受了公益性的任務,很多事情上帝也會間接予以幫助清除冤孽。(這裡有一個從對目前狀況的認識到自由、很有補益的狀態的漸變過程,之後就會變得相對性,所謂「種豆得豆」,參照約翰福音第四章第37句。) 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二十至二十一條在此也適用:「…你們可以從結果得知,不是所有口口聲聲叫我主啊主的人都可以進入天國,而是那些按我天父旨意行事的人!」。
  5. 「以我的名義請求上帝」,請求他寬恕並給今後的生活賜福。這是根本的幫助,是純粹的人文倫理所不能給予的。命運不再是機械進行,而是讓人感到有上帝指引,一切都按照他至高的智慧為每個個體和他的環境安排和發展最為得當。

 [7] 這裡也可以包括其他人。

自遠古各文化異曲同工

與人從幼兒長大為成熟的人一樣,各個文明也經歷類似的意識發展階段。這一方面帶來了新的能力(更自由的意志、感覺、思維),而另一方面減少了他們與萬物的直觀熟悉度,並由此積累了各種問題。 (可參考讓・蓋伯賽(Jean Gebser)《起源與當代》(Ursprung und Gegenwart)一書的「初始期」、「魔術期」、「神話期」、「理性期」等階段。) 有一些傑出的模範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使一些處於萌芽狀態的力量能夠衝破瓶頸,被發揚光大,而偉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如前所述,往往是巨大的。 到了新時期已經可以認識到,人類及其各民族面對著命運的挑戰,又需要完成或大或小的飛躍,方有可能生存。 要完成這些飛躍,已經不需要以放棄新獲得的本領為代價。(8) 只要越來越多的個人能發展出一種完整的理性意識,與其神性起原重建連係,人類可以在其與末期災禍的賽跑中得到「上天」的幫助,因而還有勝利的希望。為此也可以和非宗教性的民間運動如和平運動等建立關係。所有誠心愿意做貢獻的人會在這場「戲」中扮演應有的角色。(9)  許多人,不論甚麼宗教的,顯然是在摸索道路;他們先一步走向未來而又由此審視過去。當然,總體上平庸的思維還是佔主導地位。有的人會說,人類意識的進步本身是目的,不需要用「救世」這樣的外在目的來鞭策。其實二者如雞和蛋:很難說誰先誰後。 至今的價值標尺不可避免地需要轉換,一為人很清楚地了解到以往的陳舊的那一套會導致甚麼結果。因為每一個環節是全局的一部分,所以每一個善行也影響全局。

(8) 赫爾伯特・格魯爾(Herbert Gruhl)最後的一本書《通往虛無的天空之行》對人類前途持極為悲觀的論調大致十分有理,但該書忽略了人類力量的一種源泉,即神。即使只是一種潛在的源泉。

(9) 西歐語言中「宗教」(Religion)一詞來自拉丁文「重接」(re-ligio, 或可譯為「歸皈」),即與神重新接通。神由內裡在我們當中亦成形。在某種意義上,類似的事情在大型層次上亦會發生,可與全息圖相比。

神啊,請你啓發人們將生死的決定留在你的手中;[10]
請主幫助為你所創萬物工作的人
請你領導這個世界走到你所予示的新時代 [11]

[9] 這裡還可以包含細節,或接著以冥想來消化;如「打破以暴力升級的亞性循環」,「解決問題以便消除暴力的土壤」,「開展宗教之間的誠心對話」等等
[10] 路加 11:2, 21:31; 啓示錄 11:16 神能夠將他所得到的愛再分發

可見在大小各層次上歸返上帝的時候到瞭。

 

我還有許多話要跟你們說,但你們現在難以經受。 真理的精神一旦到來,它將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真理。 因為他將不說自己的話;而是將他所聽見的轉發給你們,並且告訴你們他所看到的未來的事情。

返回「基督之道首頁」 http://www.ways-of-christ.com/zh/ft

其他內容,用其他語言的文章

耶穌的道路,他對人的覺醒和對人類和地球變革的貢獻;包含關於人格發展的實踐指引。